香港浸会大学论坛

标题: 热烈庆祝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让我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城市风采 [打印本页]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8-11-23 17:13
标题: 热烈庆祝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让我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城市风采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40年前,“春天的故事”最早就从毗邻港澳的南粤大地讲起。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坚定和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进入新时代,中央决定设立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寄予殷殷重托。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在源远流长的海上丝路上,2000多年来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广州40年来在诸多领域先行先试,为全国探路。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8-11-24 09:21



改革开放40年来,潮州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产业特色,务实发展,催生了一批“潮州品牌”。未来,潮州将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大潮,在特色产业上开拓创新,实施“文化+科技”战略,多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奋力在新时代再出发,实现新作为新发展。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8-12-10 19:30



当年我们埋头苦干,一不小心成为了历史。”

时隔40年,唐志平在聊起当年引进中国内地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情形时,依然充满怀念。他曾担任太平手袋厂的第三任厂长,见证了东莞首家来料加工企业的兴衰。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广东省委率先作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东莞、南海、顺德、番禺、中山作为先行试点县。

“三来一补”模式的诞生,改变了东莞的经济结构,也揭开了引用和利用外来资金的序幕,商人、资金、设备、技术从香港、台湾等地纷纷流入,东莞一度成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

40年间,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东莞,从珠江东岸一个普通的农业县变身为“世界工厂”,这个漫长的故事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似波澜不惊,但见证者和亲历者而言,却难以忘怀。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8-12-13 16:44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这是《春天的故事》的歌词画圈人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就广东地区来说深圳、广州发展迅猛佛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福利。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佛山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佛山经济保持了年均GDP增长率超过10%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的问题,正制约着佛山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到了关键时刻。要解决佛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只有走科技强市的战略,提升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佛山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1-10 16:3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追梦时代”。自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历史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1988年建市的河源开始了逐梦之路,全市上下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胆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特别是自1998年确立“工业立市”战略后,河源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从一个山区小城逐步发展成长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数据显示,建市初期,河源全市GDP仅10亿元出头。2017年,全市GDP已达到946.16亿元,为1987年的80.3倍,30年年均增长13.0%。

三十而立,这是华章盛景的启幕。勇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河源已经从扬帆起航的历史阶段,开始步入乘风远航的快速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正积极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四大机遇”,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向着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彼岸乘风远航。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2-28 16:43
[attach]29542[/attach]


40年前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澎湃春潮激荡神州大地。

40年后的今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40年光辉岁月,40年砥砺前行,40年创业奋斗……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40年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腾飞,学习工作生活大大改善。

惠州,广东省地级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惠州又是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珠三角东部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2-28 16:43



40年前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澎湃春潮激荡神州大地。

40年后的今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40年光辉岁月,40年砥砺前行,40年创业奋斗……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40年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腾飞,学习工作生活大大改善。

惠州,广东省地级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惠州又是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珠三角东部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2-28 16:43
[attach]29542[/attach]


40年前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澎湃春潮激荡神州大地。

40年后的今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40年光辉岁月,40年砥砺前行,40年创业奋斗……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40年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腾飞,学习工作生活大大改善。

惠州,广东省地级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惠州又是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珠三角东部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3-13 14:16
[attach]29543[/attach]



        江门作为广东“珠西战略”的主战场和策源地,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新的增长点。

        2018年,预计江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100倍,比上年增长7.8%左右,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7年的7.2:48.1:44.7调整为6.4:49.1:4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93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比上年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亿元,是1978年的252倍,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8%。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排在广东全省前列。开平市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恩平市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称号。

       2018年,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增量在全省排名第3;科技型小微企业达3126家,增长4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3%。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1家、科技支行10家,分别达到31家、35家、18家。2名企业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人才管家”项目获中组部肯定,新引进博士后4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新设立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高技能人才连续8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3.68万人。

       2018年,江门市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45个、总投资649亿元;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341亿元,实现各市(区)至少各1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的目标;在谈超亿元产业项目240个、总投资1322.7亿元,其中超10亿元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680亿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35.03亿元,增长135.86%,实际吸收外资47.45亿元,增长72.33%,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新高。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全部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新增平整土地5080亩。蓬江、鹤山产业集聚地升格为独立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园。

       2017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89元,增长7.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城镇登记失业率2.38%。促进创业人数4955人。全年税收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77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1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3-13 14:16
[attach]29543[/attach]



        江门作为广东“珠西战略”的主战场和策源地,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新的增长点。

        2018年,预计江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100倍,比上年增长7.8%左右,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7年的7.2:48.1:44.7调整为6.4:49.1:4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93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比上年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亿元,是1978年的252倍,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8%。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排在广东全省前列。开平市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恩平市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称号。

       2018年,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增量在全省排名第3;科技型小微企业达3126家,增长4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3%。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1家、科技支行10家,分别达到31家、35家、18家。2名企业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人才管家”项目获中组部肯定,新引进博士后4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新设立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高技能人才连续8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3.68万人。

       2018年,江门市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45个、总投资649亿元;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341亿元,实现各市(区)至少各1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的目标;在谈超亿元产业项目240个、总投资1322.7亿元,其中超10亿元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680亿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35.03亿元,增长135.86%,实际吸收外资47.45亿元,增长72.33%,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新高。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全部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新增平整土地5080亩。蓬江、鹤山产业集聚地升格为独立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园。

       2017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89元,增长7.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城镇登记失业率2.38%。促进创业人数4955人。全年税收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77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1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3-13 14:16
[attach]29543[/attach]



        江门作为广东“珠西战略”的主战场和策源地,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新的增长点。

        2018年,预计江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100倍,比上年增长7.8%左右,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7年的7.2:48.1:44.7调整为6.4:49.1:4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93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比上年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亿元,是1978年的252倍,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8%。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排在广东全省前列。开平市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恩平市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称号。

       2018年,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增量在全省排名第3;科技型小微企业达3126家,增长4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3%。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1家、科技支行10家,分别达到31家、35家、18家。2名企业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人才管家”项目获中组部肯定,新引进博士后4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新设立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高技能人才连续8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3.68万人。

       2018年,江门市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45个、总投资649亿元;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341亿元,实现各市(区)至少各1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的目标;在谈超亿元产业项目240个、总投资1322.7亿元,其中超10亿元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680亿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35.03亿元,增长135.86%,实际吸收外资47.45亿元,增长72.33%,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新高。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全部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新增平整土地5080亩。蓬江、鹤山产业集聚地升格为独立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园。

       2017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89元,增长7.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城镇登记失业率2.38%。促进创业人数4955人。全年税收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77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1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

作者: 国土大师    时间: 2019-3-13 14:16




        江门作为广东“珠西战略”的主战场和策源地,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新的增长点。

        2018年,预计江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9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100倍,比上年增长7.8%左右,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7年的7.2:48.1:44.7调整为6.4:49.1:4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93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比上年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亿元,是1978年的252倍,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8%。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均排在广东全省前列。开平市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恩平市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称号。

       2018年,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增量在全省排名第3;科技型小微企业达3126家,增长4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3%。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1家、科技支行10家,分别达到31家、35家、18家。2名企业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人才管家”项目获中组部肯定,新引进博士后4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新设立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高技能人才连续8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3.68万人。

       2018年,江门市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45个、总投资649亿元;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341亿元,实现各市(区)至少各1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的目标;在谈超亿元产业项目240个、总投资1322.7亿元,其中超10亿元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680亿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35.03亿元,增长135.86%,实际吸收外资47.45亿元,增长72.33%,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新高。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全部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新增平整土地5080亩。蓬江、鹤山产业集聚地升格为独立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园。

       2017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89元,增长7.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城镇登记失业率2.38%。促进创业人数4955人。全年税收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77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1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3-25 15:16



       2017年,揭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51.43亿元,增长(同比,下同)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67亿元,增长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1191.85亿元,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4%;第三产业增加值767.91亿元,增长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三次产业结构为8.9:55.4:35.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65.20亿元,增长12.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0%,金融业增长1.6%,房地产业增长9.9%。民营经济增加值1692.83亿元,增长5.2%。2017年,揭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327元。

       2017年,揭阳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2.0%,居住类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5.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1%。

       2017年,揭阳市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1%。

       2017年,揭阳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1亿元,可比增长0.41%;其中,税收收入46.59亿元,可比增长0.49%。

       2017年,揭阳市固定资产投资166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57.44亿元,下降5.5%;民间投资1435.76亿元,增长14.3%;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28.64亿元,增长5.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投资843.66亿元,增长7.7%,其中,工业投资841.65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投资800.03亿元,增长17.7%。基础设施投资325.43亿元,增长26.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5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35.88亿元,下降5.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5%。先进制造业投资176.50亿元,下降1.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59%。

       2017年,揭阳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0元,比上年增长6.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6%。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7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7.3%。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0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0.1%。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4-12 11:54



茂名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最早的移民城市之一。和中国所有城市一样,改革开放四十年,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石化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已上榜全国城市GDP百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百强活力城市。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茂名的城市发展见证了这句俗语。回顾茂名的城市发展轨迹,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茂名城区商业中心的变迁,这也是茂名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4-17 10:45



茂名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最早的移民城市之一。和中国所有城市一样,改革开放四十年,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石化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已上榜全国城市GDP百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百强活力城市。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茂名的城市发展见证了这句俗语。回顾茂名的城市发展轨迹,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茂名城区商业中心的变迁,这也是茂名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4-19 10:39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梅江河上,这座山城醒了。



       梅江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处群山如黛,连绵不绝,又暗藏生机。



       40年飞跃万重山。大山还是那座大山,但梅州早已是翻天覆地、沧海桑田。1978年,一声春雷,惊醒沉寂的神州大地。梅州的山门也随之一点一点打开,思变奋进的客家人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走向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山门一开天地宽。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梅州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社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穷山恶水变金山银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75.43亿元,年均增长9.7%;人均GDP从1978年的232元增长至2017年的24623元,年均增长8.9%。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4-22 11:09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汕尾作为粤东沿海的年轻城市,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以大开放推进大改革,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特别是汕尾建市30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获得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大浪淘沙、拾级而上,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总的来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阶段。汕尾建市正处于这一时期,1979-199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GDP总量由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4.67亿元提升到30.85亿元,但经济比较落后,总量很小。第二阶段:急流勇进、加快发展阶段。汕尾在这个阶段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到2012年GDP总量达到了607.7亿元,比1992年增长13.6倍,1993-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比同期全省年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12.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1%,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1.2%,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步。第三阶段:新潮拍岸、奋力争先阶段。汕尾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比同期全省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8.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6.8%。
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50.91亿元,比改革开放前(1978年)增长76.9倍,年均增长11.8%,比建市前(1987年)增长38.4倍,年均增长13.0%(见图1)。人均GDP从1978年的286元增加到2017年的28628元,增长了40.7倍,年均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7亿元,比1978增长114.6倍,年均增长13.0%。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7.3:25.7:27.0调整为2017年的14.6:45.1:40.3(见图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40年间调整下降了32.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19.4个和13.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由1978年的52.7%提高到85.4%,工业和服务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8%,到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05.21亿元,比改革开放前(1978年)增长了17.7倍,比建市前(1987年)增长了7.1倍。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24.42亿元,比1978年增长10.5倍,年均增长6.5%。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建成了优质水稻、优质茶叶、优质水果、蔬菜等集约化、规模化“三高”农业产品基地,形成了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摸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粮食总产量达44.39万吨,粮食亩产从1988年的236公斤提高到317公斤;水果亩产从1988年的318公斤提高到546公斤;茶叶亩产从1988年的69公斤提高到108公斤。

       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大踏步推进。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发展战略,深入对接深圳全面对口帮扶,大手笔投入打造“1+4”产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全市工业化进程稳步前进。改革开放初期,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1.2亿元,2017年达到383.59亿元,增长了213.9倍,年均增长14.8%。其中,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8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53.01亿元,年均增长16.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9.1%上升为2017年的41.5%,提高幅度比第三产业高出9.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结构不断调整,信利光电集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德昌电子、海丰华润电厂、红海湾电厂等大型企业主导作用凸显,201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9.9%;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8%和19.9%。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42.89亿元,比1978年增长115.8倍,年均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2.62亿元,比1978年增长369.3倍,年均增长16.4%。信息传输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尤其是旅游业,“红蓝绿古特”资源得到有效开发,4A级景区达到7家,3A级景区达到2家。2017年,旅游总收入130.23亿元,比1988年增加340.9倍,年均增长22.3%。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30.36亿元,比1987年增长260.1倍,年均增长20.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02.72亿元,比1987年增长64.3倍,年均增长14.9%。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邮电业务总量由1978年的13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7.46亿元,年均增长29.1%。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4-26 15:28





       2018年韶关市生产总值1343.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737.6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1.9:33.8:54.3调整为11.6:33.5:5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4971元,增长3.6%,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796美元。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33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36.7∶50.5。人均生产总值4.5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7亿元。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218.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4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8.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7∶36.3∶50。人均生产总值4.1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5-7 15:15





       阳江,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东邻江门恩平、台山,西连茂名,南临南海,北接云浮,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下辖2个区、1个市、1个县;总面积7955.9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296.06万人。


       阳江市境内沈海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中阳高速公路、325国道、三茂铁路、阳阳铁路、深湛铁路贯穿全境。阳江人才较多,近代有“岭南八子”之一的南国诗人、书法家阮退之,现代有国画大师关山月,新四军军歌作曲者何士德,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画家黄安仁、苏天赐、陈醉,语言学家黄伯荣等文化名人。

       2017年,阳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8.6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0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87.0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588.52亿元,增长6.1%。2017年,阳江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5553元,增长5.5%。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5-14 14:11
[attach]29576[/attach]



 潮起东方,浪涌南海。湛江,美丽的港城,因海而生、因海而重、因海而兴。四十年来,作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的浪潮始终在湛江大地演奏着澎湃的乐章。

  2018年,湛江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果,推动了湛江高质量发展——承办中国海博会等一系列高端展会,让湛江站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更深层次开放;开展机构改革、投资机制体制改革、金融财税和医卫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让湛江逐步构建起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更加关注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发展,让湛江高质量发展获得更多的内生动力;通过塑造一支“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的干部队伍,实施更精准贴心的服务,为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广东重要发展极提供了人才支撑。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5-15 12:07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肇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小编就带大家


首先,

我们从“衣、食、住、行、用”

来看看改革开放40年以来,

肇庆居民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5-22 12:06




中山,古称“香山”,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  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2018年12月,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17,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2名,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第8名。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作者: 地理大师    时间: 2019-5-31 11:59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厦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曾经的小渔村,今日焕然新生

厦 门

迎来国际化新纪元

你一定想问

是什么成就了厦门?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依靠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命运的关键转折,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这场伟大变革

深刻改变了中国

也深刻改变了厦门

曾经偏僻的海防小城

在40年改革开放浪潮中

搏浪前行

蜕变成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1985年的鹭江两岸



▲如今的鹭江两岸

“厦门的发展是

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

当历史的镜头回放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

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潮生潮涌中

领跑前行的轨迹

作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从一片荒地中崛起,率先确立了经济特区先行先试“试验田”的角色定位,从此拉开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追风逐浪、勇立潮头的奋进大幕。



▲1981年10月15日,伴随着一声开工炮响,特区在湖里的荒野中诞生。

此后,厦门经历了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设立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实行计划单列,建设保税港区,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开展自贸区改革试验等一系列精彩嬗变。



这些工作

厦门走在全国前列

在全国率先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



▲厦门曾向科威特贷款修建高崎国际机场。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健全特区金融体系



在全国最早进行政企分开试点



▲厦门港是沿海首家政企分开试点改革的港口。

在全国最早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



首创保障房建设管理与立法



▲位于海沧的雍厝公寓建成后将提供3120套保障房。

率先推进“多规合一”

▲位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多规合一’建设综合服务厅”

率先实现全民医保



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国际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8月31日,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

组建全国第一家

合资经营、企业化运作的地方航空公司



▲厦门航空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航空公司。

引进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



▲上世纪80年代,高新平创办了厦门第一家台商独资企业——厦门三德兴贸易有限公司。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是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要创新探索

厦门都是率先试水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阔步迈进的浩荡队列中

总能在第一方阵看到厦门矫健的身影




欢迎光临 香港浸会大学论坛 (http://hkbu.23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